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顧問的種類

看完柯特勒(Philip Kotler)在他的【行銷是甚麼】一書中提及如何辨別顧問的好壞。他文中提到顧問是從公司的旁觀者角度提供一個由內到外的思考角度,藉以平衡企業習慣由內往外看的習慣。而他提到顧問有三種,科特勒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一個企業主要尋找一個顧問,而他用同一個問題分別問了三個顧問,這三個顧問代表了三個不同典型。企業主問到:「現在幾點?」。

第一個顧問說:「中原標準時間上午九點三十二分十秒」。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想要知道準確,且以事實為根據的答案,第一個顧問就很適合您;第二個顧問說:「你想要幾點?」。所以你如果是一個想聽好聽話的,用來證明您睿智的企業主,而不想聽意見,你就會雇用第二個;第三的顧問說:「你為什麼要知道?」。如果你要原創性的思考,讓問題更加明確,就建議你雇用他。而彼得杜拉克就是屬於第三種顧問,他佯裝無知,老是問一些基本問題。

若你是一個專業服務提供者,想一想你的風格為何?我想第一類型與第二類型可能相當多,他們秉持著顧客需求(顧客要甚麼就給甚麼的基本精神),然而在朝向顧問專業化的時候,有時候觀念的釐清,像是第三類顧問有時反而更重要,更能顯現出你的專業價值。當然這也需要企業主秉持著放空的心態,當你決定要採用顧問的工具介入公司的管理層面,幫忙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能將過去公司的邏輯過分帶入專案的進行,讓第三類的顧問能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檢視公司經營多面向的思考邏輯是否有問題,其實思考邏輯觀念面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到每天實務的執行甚鉅,是無法想像的影響力的,這也就是為何筆者一直強調觀念的重要性,因為現行台灣太過重視行銷的操作技術層面,而忽略的行銷觀念的正確性,也就是有一位作者提到的行銷知識的「原生態」(這也是筆者想表達的)。太多的技巧卻忽略的基本功夫就好像花拳繡腿很多,但馬步只練了幾天就上場了。

總之,回到基本點的思考常常更能給企業更多意想不到的獲得,也是筆者推薦的。試試看回歸行銷的本質去看行銷吧!台灣的行銷(或其他事務,像是食品、政治)都太多裝飾了,但是反而缺乏回歸本質去看,其實回歸本質反而是最珍貴的,是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