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行銷已死The End of Marketing?

為何談到這一個問題?行銷不是運作的很好嗎?怎會有危機呢?每家公司不都說他們是行銷顧客導向(customer-oriented)嗎? 坦白說,這是一個在行銷領域工作10多來年實務工作者的反思。問題看似模糊,卻又很清楚。

一直都有這樣的疑問。很幸運的,在2005年10月份行銷的重量級學術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中得到了證實,反應美國的行銷實務界已經有如此的危機,讓筆者覺得個人的直覺可能有些參考性。文中提到:行銷在於一般實務界公司漸漸失去了位置,特別在董事會。為何產生這樣的狀況?因為目前的行銷工作者常常過分強調短期戰術性的工作(tactics),如廣告、促銷、活動、降價等,而忽略了原先希望的長期性策略規劃(long term planning)。因此行銷被一般人認為是耍花槍,浪費錢,像燦爛的煙花,是純粹一種美感,而非一種策略。這是目前行銷給人最大的誤解,也是筆者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就像一位行銷實務前輩所提的:行銷不只是know what,更是know why以及know how。行銷工作何其多,在有限的資源之下,為何要採取這樣工具,一個好的行銷人必須能知道why and how。行銷人人都能做,但是就像一門專業(profession)一般,有人能做完,有人可能做對,更有人能做好或更好。表面看來都做了,但只有內行人才能看到門道。這是境界上的不同。換言之,越到高段越是「從細微處定卓越」。


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進行理論上的反思。過去的行銷理論真正可以被實務界所採用的基本上只有所謂的「4P」(產品、通路、價格、推廣)。然而,4P也可以說是一種取巧式的方式,而非一種整合式、戰略式的模式。也就是說,4P適合一般行銷人員(基本上適合在基層以及中階主管)方便了解的一種工具。但是,作為一個以至高點思考的高階主管而言,4P卻可能是一種缺乏戰略式、全觀性的、過於簡單(over-simplified)的思考模式。


那現有的行銷應該如何修正呢?個人認為需要加入戰略性的思惟。理論上而言,行銷領域必須加入新的元素,而非在現有子領域(sub-field)中去深根,而是必須跨領域的去探索;實務上而言,行銷人員必須到不同單位歷練,更去思考戰略性的問題,站在至高點去規劃行銷策略,其實4P只不過是一種在戰略層次下的執行以及展開,在戰略面(strategy)不清楚之下的4P都會是很危險的。


唯有將行銷功能性取向(function-oriented)引導到策略導向(strategy-oriented)行銷才能在企業中立足。您覺得呢? 希望您來信分享討論,謝謝。


最後與您分享行銷大師Philip Kotler在歐洲的論壇演說,其中就談到品牌的概念。他說:品牌就是一種承諾(promise),一種企業對於客戶的承諾,企業所有的作為,包含logo,產品...等等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承諾,這就是品牌。I just cannot agree more。這就是商學院所說的品牌,並不是只是外在的logo,design,它是一種企業的策略,這種策略是要貫穿整個企業的,那怕是產品,logistics,service...全部都須到位.每家企業的承諾不同,也會造就不同的企業,再也不像是OEM一樣,每家企業都是往低成本去競爭。所以有品牌的世界會更尊重多元化。Agree? 請欣賞下面的youtub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